目前分類:喜劇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關於以動物為主角的電影有很多,有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相當擬人化的演出,動物間具有個性與語氣的變化,就像個小小社會一般。像是"我不笨所以我有話說"、"貓狗大戰"等等。而有的時候動物本身雖然是主角,但大多是圍繞在其週遭的"人"發生的事情,就像"我家也有貝多芬"或"靈犬萊西"、"冰狗任務"等等。

至於本片,號召的點有兩個:

1.註明童書改編:這是一個不同故事間發生友情以及互助的故事,在下我本身也讀過九歌讀物版-當時翻譯為"神豬妙網",當中對於農場的描繪,動物之間的性情以及發生的事情有相當的描繪。本片挾帶著此書的威名,寄望帶給大家一個真實版的可愛小豬,再撈一次錢。小豬本身的可愛(造型、聲音)是成功的,但是對於書中最珍貴的動物間描繪、友情的描寫、農莊風光等等真可以說是一榻糊塗。

2.小童星達柯塔芬妮:演出許多的電影,具有高深的演技以及伶俐可愛的大眼睛,本片中的她被塑造成一名可愛天真的女孩,從海報劇照看來似乎跟小豬間有深刻的感情,但事實上不僅於片中被模糊焦點,演技詮釋得又過力了些,造成了"並不單純可愛的小大人"形象,而與動物與小豬的感情匆匆地於前十五分鐘即交代完畢,何來深刻?更不用說那個雞肋的"與動物對話能力"設定。


類似這樣童書改編作品,照理說都會在戲前戲後有個著名的旁白,產生引導觀眾進入故事,或者收尾之功效。舉凡"水中的女人"、"AI人工智慧"這類現代大人童話中也如此使用。而"巧克力冒險工廠"中的旁白也具有此功效,基本上旁白不能夠有過於主觀的意識,也不能對於劇中的人事物有太多評斷,更不用說還產生一連串的諄諄教誨了。

此書的旁白正是如此,一開始相當沒用地說一個平凡的小鎮、平凡的村莊、平凡的人們馬上要遭遇到一串不平凡的改變,就將觀眾的好奇心引導至一個莫名的方向。(一隻蜘蛛織了網,所以帶動平凡小鎮的復甦!?)

究竟這個事件能夠為這麼多人帶來改變嗎?既然是動物間發生的事情,那麼又能改變人類一些什麼呢?

khp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ovie,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早期的一部國片"傻女十八嫁"我現在還記憶猶新。片中鐘楚紅從小時候就開始剋男人,只要愛上她而結婚的男人沒一個好下場。經歷了曾智偉、鐘鎮濤等丈夫,過了令人好氣好笑的一生。

於片中儘管她美麗動人,但卻永遠得不到幸福,一生失去所愛的人,所幸最後她想到了妙招,讓自己所愛的男人不那麼輕易能夠與她結為連理,也才在折騰之中與他相守到老。

沒深度卻荒謬的喜劇向來是為某些觀眾所愛,而以"下妻物語"聞名的中島哲也,想必不是要讓大家有這種想法,開拍了山田宗樹原著小說,在觀眾面前展開了松子奇幻謬想又悲慘的一生。

其實藉由闡述女人交代當時日本的時代背景,夾雜著綺麗幻想的電影,還有大家熟為人知的兒時的點點滴滴

該動畫片中縱橫著孩童的幻想,正對應著百貨公司樓上,那松子小時(也是很多日本小孩)看著露天表演的回憶。(話說兒片裡面主角背著書包飛天的場景,也可以在下妻物語中發現XD)


但本片絕對不是給小朋友看了歡樂,蘿莉少女看了稱羨的空想歌舞大喜劇。事實上導演試圖以華麗包裝著苦悶悲慘人生的荒謬、可悲、與可笑。



khp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童書改編電影已經不是一日耳聞,波特萊爾的冒險、納尼亞傳奇、哈利波特,但這一本"巧克力工廠的秘密"可以說是早遠的70年代(1964出版)即出版的古早童話。

就算是電影,也算是第二次改編了,本書的第一次改編電影原作在1971年,名為威力旺卡與巧克力工廠。由此可見當初這本書已經賣到風靡全美的地步,足以在短短出版7年就改編為大螢幕電影。

當時的電影版雖然曾經幸運抓到,但卻因為沒有中文字幕+不懂珍惜,將之消除@@,如今想再回味比較已經記憶稀薄了;不過當中的歌舞表演比起本片新版而言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當時可以締造奇幻色彩至此地步已經令人驚歎。

最早的威力旺卡,也就是巧克力冒險工廠的主人,是由金懷德這位喜劇演員主演,據說跟原著的形象較為接近,雖遭背叛但內心溫暖寬大,稍稍懲罰了小朋友但並不嚴重。


而轉換到這個提姆波噸的奇幻版本,除了以電腦科技建構出華麗的巧克力世界,糖果船(俱說真的是糖果做的),還有面孔一致的奧柏倫柏人(由Deep Roy飾演)外,最令人反應兩極化的就是這本童書的"成人詭異幽默"化。

原本的書若是稱作"童書",那麼想必是給兒童觀賞,看到那麼多可惡討人厭的小孩被懲罰後,覺得不能做這些壞事。這些小朋友代表的正如小朋友的四大原罪:好勝、貪吃、自以為是,以及任性。儘管沒有大衛芬奇在火線追緝令的七原罪那樣令人驚悚,被改編後的威力旺卡跟他的工廠卻依然可見讓人冷汗直流的景象。



khp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關於父子關係的喜劇片,近期可以找到一些例子。

王牌大騙子中律師與兒子的情感,致使其最後只能說出真話而不能撒謊。命運好好玩則是工作狂重拾感知孩子與家庭的重要。而本片雖然名義上是主打博物館的混亂嘉年華會,但人物的背景故事同樣為父與子的關係。

喜劇的故事背後往往都是悲劇,所以才能苦中作樂、化悲為喜。劇中主角蓋瑞是個工作不順利的發明家,與老婆離婚後(這劇情不是常常上演?)常常四處搬家。這一次他為了給兒子更驕傲穩定的環境,只得委屈在博物館擔任夜班管理員。

小人物有了悲哀之處,那麼才能引起觀眾的關注,看他與兒子,以及這一館的恐怖傢伙究竟會如何發展。在這段過程中,他必須化險為夷,找回自己的定位,並且幹得漂亮重拾兒子對自己的信心。



於是,關鍵就在兩個人:導演怎麼說?演員怎麼演?


khp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齣好看的電影,就像是一本好書。

首先,它需要有個醒目的標題與封面,吸引人家注意;同時,它也要有足夠的話題性。

裸體,上大舞台,這是一件相當聳動的標題,而美麗的海報也引起人們些許的遐想。翻開這本書後(進去戲院看了電影後),有趣的內容就會有鋪陳,高潮,逆轉,接著結尾等等的起、承、轉、合步驟。

如果死亡筆記本是人物不夠生動的二流改編小說、連鎖信是主題曖昧不明,描寫不清令人打哈欠的模糊科幻小說,那麼羅體舞台便是有著完整結構以及適當炒作的暢銷書。

暢銷書=好書?我想不盡然,此書並不像艱深的書本帶給你永無止境的知識涵養,它帶來的、也是它內容所含的,正是電影的精髓-娛樂。

歌舞、美女、裸體->戰爭、法規、歷史 這些主題在巧妙的包裝,搭配美妙歌聲的演繹,不就像令人愛不釋手,開了頭便想看完的暢銷小說嗎?

捨棄艱深的說理、鉅細靡遺的情節安排,此片帶著溫馨輕鬆的筆調,以戰爭的時代背景為主題,講述了這群小人物的喜怒哀樂。


khp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月亮上的男人也是有名的經典好片。本來已經看過一次但事隔多年,如今又重新回味,才更能感受到此片的有趣,以及考夫曼的幽默。

考夫曼?是的,記得我之前的文章就有推崇過查理考夫曼這個鬼才導演。利用"變腦""蘭花賊""王牌冤家"製造出虛幻與現實交錯的生動劇本,把觀眾耍得團團轉卻又耍得漂亮。

如今我可以說他之所以要叫做考夫曼的理由,就是要向這位喜劇大師致敬。


那是個荒唐的年代,世界上的事情不曉得真假,從小安迪就可以在無人的舞台(自家臥室)想像著群眾表演。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過這類時期,但安迪想必相當嚴重,而導致他長大後截然不同的喜劇表演方式。


他並不是要取悅觀眾,說他是搞笑藝人他也會生氣;因為他根本不是在搞笑,他表面上取悅觀眾但其實是要觀眾取悅他。

當觀眾因為他的表演而陷入瘋狂、生氣、悲傷、歡樂的同時,他也得到了最大的滿足,因為他得到了欺瞞觀眾的戲劇效果。他成為了觀眾,觀賞台下觀眾表演喜怒哀樂反應的觀眾了。

khp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