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覺得阿湯哥果然很矮"
這是我的第一個感想。
從這篇文章之後會開始逐漸將我的文章制定一些個人風格特色跟類型。
假如影評,標題就會寫上電影-片名 個人短句
內容方面,引經據典當然也要,先會介紹一番題目與導演/編劇的來歷。(如果過去拍了哪些好片也一併拿來討論)
接著再簡單敘述劇情大綱最後會交代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詞。
Collateral《落日殺神》 美/2004
編劇:史都華比提Stuart Beattie
導演:麥可曼恩Michael Mann
主演: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關鍵報告》《末代武士》)、
傑米福克斯Jamie Fox(《挑戰星期天》)、
潔達蘋姬史密斯Jada Pinket Smith(《駭客任務重裝上陣》《駭客任務完結篇:最後戰役》 )、
馬克魯法洛 Mark Ruffalo(《兇線第六感》)、彼得柏格Peter Berg(《浴血叢林》導演)、
布魯斯麥吉爾 Bruce McGill(《重返榮耀》《驚爆內幕》《失控的陪審團》)
這部片子簡單來說,就是夜的開始
Collateral:附屬的,下屬(也有旁系血親的意思)
為什麼要用這個字呢?
有兩個引申含意:
1.白髮文森壓著黑人Max到處開車殺人,殺手壓迫著計程車司機去做這件事情,此時黑人司機只得聽話,他下屬於殺手,無得選擇,被殺手支配。
2.不論是殺手,或者計程車司機,對許多人而言都是附屬的,因為他們的客人,不論是委託人,載的對象、殺的對象,他們都不大認識,所以對於這個冷漠的大城市而言,他們的工作在人與人的關係而言是種附屬。
導演麥可曼恩曾經拍過膾炙人手的好片:烈火悍將大地英豪以及最新的邁阿密風雲皆出自於其手。
導演拍了很多警匪片,槍戰等等的都相當有經驗,但他著重在以這類型電影探討某些不同的深層事理,所以倒是值得玩味的。
最新的邁阿密風雲聽說影評有點糟糕,我還無福消受,不過從落日殺神也可看出,導演說故事功力流暢,有時說理也很明確,
可以讓觀眾體會到他想要的,而藝術片氣息微顯的落日殺神,事實上的確也很有商業色彩的。
編劇史都華比提的作品較少,除了本片之外,最近的玩火也是他改編原作的。
裡面的台詞相當有意思,剛好兩部片都看了,可以大概知道這位編劇的玩味之處。
他會營造一些對手戲的橋段,在此可以看出很重的一些寓意,然後說些玩味的話語台詞。
落日殺神最後的電車戲,或者玩火當中男主角克里斯與壞人的對談,抑或是與女主角的對談等。
本部片敘述黑人司機Max在路上遇到了客人Vincent,本來以為他要會見朋友,而答應他包車的要求,但沒想到他是個殺手,還威脅要MaX載他一起沿路殺人。
而洛杉磯的警察得知多人於該晚離奇被兇殺,於是也開始追緝。
每一部片的出發點如果只在聲光效果跟打殺,那就不足以吸引我了。
但這部片步調相當有趣,黑色夜晚的都會迷離,高速公路上,狹小的車子,車內的司機一直想要開間禮車公司,他與美麗的檢察官邂逅,甚至也有了她的電話。
他對她談了一些自己的理想,離開這個"兼職"的計程車行,可以自己開家禮車公司等等。觀眾一開始看到的是一個有禮貌,有整潔,有理想的計程車司機。
唯一的破綻就是,他開計程車開了十二年。
所以我們知道他只是個小老百姓,這樣一個夜晚卻闖進了他本來不該遇到的,個性也截然不同的人。
於是他遭遇到了殺手文森。開始帶著他殺人。假如他不知道也罷,好死不死就是知道了。
如果這個殺手是個讓人一見到就恨之入骨的壞人,那倒還好,觀眾在看的時候,逐漸被帶入一種"壞人也許沒那麼壞"的感覺。
殺手文森有禮,有自信,做事果決,看到麥克斯被老闆剝削,還用無線電幫他教訓了老闆。
大家開始想著,也許這個司機乖乖地幫他開車,殺完那五個人,就沒事了。
但從警察的口裡得知,殺手幹完事之後,也會連司機一起殺掉,於是觀眾又開始產生"恩~可能要小心點喔"、"快逃吧"之類的想法。
黑夜的迷離,也象徵著人性的冷漠疏離,一開始的女檢察官對於是否要跟麥克斯這麼深入地談話感到遲疑,麥克斯被綁在車內時,遇到的路人竟還打劫他的錢包。
大都市裡面有很多讓麥克斯失望,厭煩的人事物,生病的母親,不好的老闆,十二年來都還在計畫的禮車夢,如今這個殺手卻改變了他的價值。
很諷刺的是,一個殺手大可以拿槍抵著司機的頭說:"開車"
但事實上文森沒有,他還教了他一些做人的道理,一些雖然現實,但每個人都可能會遭遇到的問題。
"你是和平組織的嗎?你認識我殺的人嗎?我要殺人難道我還要先認識他嗎?"
種種的問句讓人不知如何回答,人與人的聯繫如此單薄可見一斑。
但同時我們也開始思考很多事情,究竟殺手強,為何能這麼強?司機弱,為何他會弱?
與其這種逼視、從屬的關係是因為槍的緣故,不如說是態度,對生活的態度。
中段,麥克斯將文森的公事包發狠地丟到高速公路上,撞個稀爛,他想如果資料全毀,文森就無法殺人了。
這是一種勇氣,敢於反抗,但已經抱持著會死的心情了。
由於資料全毀,文森要麥克斯冒充他,到酒吧找老大拿資料。(因為文森的臉要保密)
麥克斯的態度從本來的怯懦,到了可以沈穩地面對一堆手下的老大,麥克斯也開始有所轉變。
穿插的爵士音樂,霓虹燈的穿梭,都是這寧靜的夜晚與大都市的寫照。
導演安插了許多音樂的橋段,還有畫面構圖的玩法,所以讓我覺得此電影的藝術價值也甚高。
可惜之後就走樣了= ="。
好的故事要有好的收尾,故事的最高潮應該就是麥克斯反抗了文森,然後最後二人相對,可惜火爆跟追逐場面相當老套,估計是為了討好某些觀眾的口味,也為了商業考量才如此作。
在電車內,文森將死之至,微笑對麥克斯說:
"一個人上了捷運,死在捷運裡,會有多少人發現?"
這對照了一開始他上車時,對麥克斯講述他討演這冷漠城市的原因。
"有個人在捷運上死了,其他人卻花了六個鐘頭才發現他。"
殺手該不該死呢? 該,但他也只是作好他的工作,於是該死的是哪些人呢?是那些冷漠疏離,不關心的人嗎?
還是躊躇不前,甘於在這樣的環境裡面作十二年司機的麥克斯?(而他最後也確實有所改變,雖然不曉得他是否去創業了)
至少,在最後的電車離去後,觀眾的心中也起了漣漪。
經典對話:
"你怎麼搞的?"
“你是說?“
"我是說,如果有人拿槍對準你說:"告訴我他在想什麼,不然就殺了你"
他是怎麼想的?有什麼意義呢? 你根本就做不到吧?因為...
他們會幹掉你,因為你根本不了解別人在想什麼。 老兄我覺得你很爛。
是因為你在寄養家庭成長的緣故嗎? 正常人所應該有的理智你卻都...沒有"
以上為司機的反擊,在我看來相當沒有邏輯可言^^"
"看看鏡子吧,紙巾、乾淨的計程車、禮車公司的夢想。你到底存了多少錢?"
"不關你的事"
"有一天夢想會成真?(停頓)有一天你醒來,會發覺夢想沒成真。
根本不會成真,而突然間你變老了。不會成真,因為你根本不會去做,
你會忘了夢想,每天坐著看一整天電視,看一輩子。
還拿殺人跟我說教,你能買一輛豪華禮車就不錯了,還有那個女的,你也不敢打給她,
你幹嘛還在開這狗屁計程車?"
"因為我從不曾檢視自己"
司機一邊這麼說著,一邊做出了他下定決心的反抗舉動......
有個朋友對一幕印象深刻:他們行在郊區,有隻狗飛快奔過馬路,後面跟著一隻悠哉的狼。
像極了車內的麥克斯跟文森,文森在麥克斯後方,兩眼威懾地看著他。就好像獵物與獵者的關係。
也應照了題目:Collateral
姚子200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