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許我可以開始說點故事
大衛芬奇(火線追緝令導演)
布萊得彼特(不知道的人請去撞牆)
艾德華諾頓(紅龍中的冷靜警察)
這幾個要角 可以蹦出怎麼樣的火花?
事實上由於自己是編劇
因此也特地查了Jim Uhls這個人
這個編劇改編了原作Chuck Palahniuk寫的
Fight Club 真是有聲有色
爆破(聲)跟陽具底片、性交(色)都出籠了XD
可惜他只編了這麼一齣電影有名氣而已 其他的似乎沒出現在谷哥大神!?
不過這真是一部過癮的片,早就耳聞這部片好像很有名
但我身邊除了我老哥之外沒一個人看過
所以也不曉得哪裡來的好印象跟名聲,總之到錄影帶店就租租吧
我們活在一個無趣且需要藉由我們所購買的事物萊構築我們自己的世界
之前上了成大的大眾傳播 裡面報告做的後現代主義
也就是在資本主義抬頭出現的所謂的消費形態跟複製氾濫可代表的一種現象
一開始主角跟這些都沒有關係
片頭的CG電腦特效表現德好像很炫
我們看到一輛車 一些好像炸彈模樣的東西
很酷的諾頓被綁著 然後布萊德還是那麼帥 拿著手槍看著窗外
等著大樓被炸得灰飛煙滅
接著主角就開始講述了
先講述自己遭遇了什麼問題
觀眾看到一個失眠 沒睡好 生活興趣竟然是瀏覽傢具型錄的guy
生活了無生趣 反反覆覆
醫生卻無法為他開顆安眠藥
真慘 是吧?
不對喔 這不是慘
"如果你想看真正慘的人,那麼就去教會看吧!"
醫師告誡他這麼一句話
於是他跑去教會 看到了一群因為睪丸癌的傢伙
他們都是互助團體的會員 主角冒充裡面的一角
在那裡體會死亡 還有想要活下去的單純欲望
然後互相親近 接著哭泣
歐... 多可憐不是?
那晚主角哭了 睡得很好
為何會因此睡得很好呢?
我們可能還不是非常曉得
也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的經驗?
欲死之人說的話特別有份量 大家不會輕易打斷
他在那裡 也尋求到了存在感
我們的存在不是藉由別人 別的東西 去定義的
假設一個人心裡面沒有你這個人的形象 那你是不是就不存在呢?
你的肉體就代表你 這麼說對嗎?正確嗎?
還是你買的東西 你穿的衣服 你的公寓 你的工作 你的傢具呢?
還是你做的事 你說的話 你的人格特質?
很簡單 我們都很能明白其中的理論
可是市面上卻還是充斥著很多奇怪的論調喔
"你要多考幾張照,這樣找工作會比較好找"
"你要多爭取好成績跟排名,這樣你之後就會比較有成就"
"你可以多去參加演講比賽,如果拿個名次,對你而言是有幫助的"
"公費考上了師院體系,出來當個老師,你就會過著有保障的生活"
所以我們成了 我們證照上的頭銜
或者我們成為了第一名的某某某
還是演講比賽佳作的某某某呢?
然後最後我們成為了公費生老師某某某
我們一直在做些事情設法證明我們存在
深怕得不到他人認同 讓人無法知曉我們似的
好吧...
當泰勒德頓出現的時候 主角有了轉機
公寓被炸毀 於是發現到了爛房子也可以睡得安穩
在互相打鬥中的痛苦感中 找到了生存的存在感
從相當劇烈的疼痛中 知道放下一切才會自由
假設我們沒辦法捨棄什麼頭銜 成就 成績 財富
那麼我們的心就會一直被囚禁 控制
你的主管罵你是豬 你也會微笑以對
因為你的這份工作是你重要的身分象徵不能摧毀
你的女友說你不夠愛他
因此你設法買了好多好多衣服跟美麗的花朵來證明你很愛他這件事情
知道詭異之處了嗎?
就好像你很愛他 是要用買花 跟 買衣服 來證明一樣
"我很棒"需要用成績來證明
"我很能幹"要用執照證照來證明
"我可以過一帆風順的ㄧ生"要用努力得來的教師資格來表示
呼呼~(笑)
雖然結局可算是絕妙
也頗耐人尋味
不過事實上劇情的轉折恰到好處
給了你一些線索後 之後會發現真相
諷刺的是
最後德頓大聲斥責消費者與存在感薄弱而創立全各大城市都有分布的鬥陣俱樂部的同時
他竟然也訓練起一群盲目跟從的軍隊
這不是很蠢嗎? 他要你擺脫 得到真正的自由
你卻還是無所適從 以為依循這個傢伙就可以真正自由
結果又成為了被控制的人了
有人說這部片跟
"美國心,玫瑰情"的主旨很像
事實上是的喔,大體上感覺麻木無變化的人追求轉機
最後成長轉變的故事
也帶動了身邊的人起了不一樣的對話
反觀"氣象人"
一樣遭遇到生活障礙與危機的主角
卻在最後無力挽回什麼
或者 是心態上的轉變 但並沒有辦法主動地改善這樣的現狀與狀態
(更可悲的是 反而是被動地藉由父親的死亡 以及 妻子再婚這樣的事情被迫成長)
這三部電影都很有趣
如果你也對生活的蒼白如缺氧感到一絲敏銳
你真的可以嘗試看看
以三種不同的步調來進行的生命轉變的過程
不管如何 鬥陣俱樂部雖然結局稍嫌烏托邦
不過1999年的片 比起最近一堆垃圾
我真的很推
:)
姚子200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