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克里斯多夫諾蘭是個令人讚賞的導演,利用冷調中的快閃剪接,締造出令人憂鬱不安的驚聳之效;但同樣,穿插一個溫暖的畫面的剪接,則又締造了溫暖懷舊之功。

本片是在我看過"開戰時刻"後重新回溯起他的作品的第一部。之前的"記憶拼圖"儘管看到一半而已,但那驚人的懸疑締造功力著實讓人喝采。

與其說是在懸疑探案的驚險製造,不如說是在矛盾角色的刻畫,本來"針鋒相對"這個命名,會讓人覺得是兩個旗鼓相當的對手展開一場鬥志的競技,但觀看後的確如之前所耳聞的不如預期。

當中理應最重要的反派:羅賓威廉斯雖演出著重心理弱點與擅長淹滅證據的推理小說家,但其表現出來的確像是個令人無法界定的溫文好人,這也是繼"不速之客"後他的令一失敗反派作品。


但本片確實可以一窺諾蘭如何架構出深刻的人物(僅限艾爾帕西諾),以及耐人尋味的對話。也藉此可以推想出開戰時刻的一些詮釋,原來就是"諾蘭的風格"。



小鎮發失駭人的謀殺,洛杉磯來的警探該如何來追查?此故事設定背景讓我想到雙峰所發生的背景,但之後與走向,中間敘事風格完全不像XD。

針鋒相對 Insomnia


導 演: 克里斯多福諾藍
編 劇:
演 員: 艾爾帕西諾
羅賓威廉斯
希拉蕊史旺
莫拉堤艾妮

片名:

Insomnia:醫學用語,不眠症的意思。意指電影裡頭因為良心受到譴責,以及阿拉斯加日照期影響而造成的無法睡眠。

製作: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藍 於2000的獨立製作影片"記憶拼圖"展露頭角,本片得到IMDB8.6/10的超高分數。也由此他才得以執導本部由好萊塢製作出資的片。(但本片才IMDB7.2/10)

他的作品充滿陰鬱的風格,裡頭的角色都擁有沈重的負擔、宿命之感。蝙蝠俠與頂尖對決等角色的塑造,均讓我們得以認知到諾蘭的陰暗。

本片也不例外,日光中卻見不得光的警察(一方面是因為良心不安,一方面則是因為日照期),以及善用對方弱點但其實有點神經質的殺手,加上寒冷呈現一片雪地與藍天的狀闊景色,迷霧、記憶、線索,諾蘭佈下的局逐一完成。

但本片不知道是出在劇本稍微粗糙還是諾蘭還無法自由更改一些劇情內容,此片的比重大幅著重在艾爾帕西諾的心境轉折,卻忽略了一開始需要追查的兇手羅賓威廉斯,使得整部片的節奏顯得怪異,觀眾不是跟著案情走,而是跟著角色的心境走。儘管人物刻劃成功,但本片理應要更注重情節場景的交會,以及精彩的對手戲對白,而非單獨描述單人的心理狀態。

編劇:Hillary Seitz為2002年的編劇,Nikolaj FrobeniusErik Skjoldbjarg則為1997版本的編劇。有趣的是台灣怎麼找都找不到這神祕的1997版本,於是上了IMDB查詢,也才找到了這麼一個介紹

兩個版本劇情大同小異,但人名換了,而地點從挪威北角換成了阿拉斯加。這兩個地點都會有一段很長的日照期,挪威是5-8月,約80天。而阿拉斯加也是5-8月約有84天的全日照(即到了夜晚太陽依然沒有下山),這一點無疑是因應片名最大的背景地點。

有趣的是,兩部片的評價均為IMDB7.2/10,實在相當有趣。而只有看過2002版本的我,也藉著本片將阿拉斯加的美麗景致盡收眼底。在此列出兩部片的劇情簡介:

1997:In Troms, Swedish cops aid the Norwegian police in hunting for the murderer of a girl, 15. They track a suspect; in the fog near the sea he seems to escape, wounding one policeman. One of the Swedes, Jonas Engström, fires his revolver, accidentally killing his partner. He then tries to cover it up. Over the next several days, the sleepless Engström manipulates the evidence of his partner's death more and more elaborately as he and others pursue the girl's killer. Then, he hears from the killer, who has observed him shoot his partner. Is a net closing in on Engström? Will someone police the police?

2002:Sent from the city to investigate the murder of a teenage girl in a small Alaska town, a police detective (Pacino) accidentally shoots his own partner while trying to apprehend a suspect. Instead of admitting his guilt, the detective is given an unexpected alibi, but this "solution" only multiplies the emotional complexity and guilt over his partner's death. He's also still got a murder to solve, in addition to the blackmail and framing of an innocent bystander being orchestrated by the man they were chasing. There's also a local detective (Swank) who is conducting her own personal investigation... of his partner's death. Will it all come crashing down on him?

比對之下,大體上都是在講一名殺害少女的兇手與誤殺搭檔而想要煙滅證據的警探周旋的故事,2002年版本還加入金獎影后-希拉蕊史旺的加持與襯托,顯得比對越加明顯。


演員:

艾爾帕西諾已經是著名的演技派了,在裡面演受到良心譴責,一心想捉拿罪犯,又急於要讓自己脫罪的老謀顯得駕輕就熟。在最後的贖罪姿態也不由讓我想到教父三中的演出啊XDD。

羅賓威廉斯一直以來是大家看到歡笑又落淚的溫情演員,"睡人"感動了許多人,"心靈點滴""心靈捕手"等角色,都讓我們看到一些風趣幽默但又略帶嚴肅的導師角色。之後的“美夢成真“"變人"可以開始發現他朝向比較不同的角色詮釋,加上"不速之客"與本片的反派,我們可以發現他的確在拓展他的戲路,而不單單只是個溫情喜劇演員。但本片他拿著他的溫和微笑假裝偽善跟心機計算,簡直就是詮釋過當了,會使得觀眾覺得他真的很善良(而最後反而覺得這個角色一點也不壞嘛XD)。

希拉蕊史旺"登峰造極"的表現值得讚揚,但她其實算從"男孩別哭"得到重視,接著參與本片後,她也參與了小製作的"11點14分"(這部片誠心推薦),因此是個戲路極廣的女星,靠著演技奮鬥至今。她在片中飾演一名女警,崇拜帕西諾飾演的警探,但追隨其精神得到的卻是不堪的真相。強悍、以及純真,她的確融合了這些特質,此角色詮釋相當成功。

莫拉堤艾妮飾演酒店的老闆娘,歷盡滄桑的臉龐,帶給我們有趣的戲外聯想。她氣質沈靜,是名好聽眾,於此片中似乎成為了最能貼近且理解帕西諾陰霾與心裡負擔的對像。


劇情簡介:

阿拉斯加小鎮上發生了一樁駭人聽聞的案件,一名15歲的少女被活活打死,屍體上應該有的證據均被煙滅。從洛杉磯來的威爾警探(阿爾帕西諾飾)與其搭檔奉命前來調查。但在一次追查任務中威爾竟在迷霧中錯認,誤對搭檔開槍。

威爾煙滅了對自己不利的證據,並且將所有的罪推到兇手-小說家費許(羅賓威廉斯飾)身上。由於終日白天無黑夜,且良心譴責的不安,威爾一直無法入睡,此時他又接到費許的電話,說要與他交換條件。

費許看穿威爾的弱點,並且與威爾進行一漣串的互相算計,並協議要將罪推到少女的男友身上。眼看著良心受到的不安越漸擴大,偵查搭檔槍擊案的女警(西拉蕊史旺飾)也發現了事有歧翹,威爾到最後做出了選擇......。

本片應該要有的賣點:

1.羅賓威廉斯與艾爾帕西諾的互相較勁。一個是洞察人心弱點的病態殺人者,善於談判,握把柄;一個是經驗豐富的正派警衛,卻因為誤殺同伴而導致自己有把柄被握著。兩個人如何協商,如何表面說好但暗中互相設計?談話時如何顯現出戲劇張力?這些都將成為本片應該看到的精彩。

2.殺人者的刻畫。羅賓威廉斯首度嘗試反派角色的詮釋,又是一個這麼攻於心計的角色。他本是平凡的小說家,卻暗藏著變態的血液,才會犯下令人髮指的罪行。因此本片拿此當賣點,理應要有足夠篇幅刻畫他的人物角色背景。

3.悲劇者的塑造。正如"頂尖對決"、"開戰時刻",導演擅長偏重沈重色調,帶出角色沈重陰暗的背後記憶。並且仰賴風格十足的剪接與攝影,隨著劇情發展,帶動緊張的驚聳氣氛。


本片做到了及格邊緣的1,不及格的2,跟尚可滿意的3。

1.二人見面的動機與台詞有時候不知所云,且立場不明。一開始兩個人就沒有被營造出需要強烈見面的理由,艾爾帕西諾並不應該這麼害怕兇手,而兇手也不應該這麼執著於要跟警探談判。儘管一開始動機不足,但只要營造的算計效果極強,在台詞的設計上更為有說服力,那麼還可以挽救,可惜並未見到該方面的努力。

2.不知道是羅賓威廉斯不夠擅長,還是本來劇本就將他的戲份給壓得死死。本部片兇手的角色一直到中期財正式露面。一露面又讓他看起來這麼地和藹可親。看起來和藹可親不要緊,因為只要是言辭尖銳,冷靜沈著,再加上某個他狠心的橋段,壞角色的形象於是成形。但導演可能想要塑造:"好與壞並沒有明顯分界"的錯覺,卻讓此反派失去張力。

3.諾藍的電影首重氛圍,他的確做到了。他讓焦點放在威爾的不眠症上,讓他的記憶畫面變得鮮明交錯且帶著驚悚意味。也由於導演要給觀眾看到一個好警察受到恐怖回憶的紛擾過程,因此上述的兩點可說是被弱話不少。只能說這是取捨問題。


此片對於諾藍的影迷們是不錯的觀摩影片,充滿其說故事的步調以及風格。儘管詮釋上見仁見智地覺得些許不滿,但的確也算水準之上。

經典台詞:

"保持你的原則,不要輕易地違背它"

姚子2006.10.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hpr2007 的頭像
    khpr2007

    EXIT DARK

    khp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